【聯合報/蘇詠智】
香港影壇在1980年代流行的是都會喜劇或是成龍式動作片,俊男美女掛帥的浪漫愛情電影已經被認為「老土」、「過時」,連帶在被港片征服的台灣,文藝愛情片的行情也一落千丈,連曾經是代表巨星的林青霞、秦祥林、秦漢等都必須轉型。出人意表的是,居然有唯美派的文藝片在香港異軍突起、賣座突破千萬港幣,引起台灣一堆片商爭購發行權,這部片就是改編自香港著名女作家亦舒原著的「玫瑰的故事」。
提起華人區最知名的言情小說女王,台灣首推瓊瑤,香港則絕對是亦舒,亦舒來自個大家庭、本姓倪,科幻小說名家倪匡正是她的親哥哥,她很年輕就憑出色的文筆獲得重用,替著名的報刊、雜誌擔任娛樂記者,見過一堆大牌紅星,之後曾赴英國留學,返港後又做過編劇、新聞處官員、大飯店公關等,人生十分多采多姿。她筆下的男女感情並非建築在雲裡霧裡的空中樓閣,角色說話、處世大都現實世故,讀來自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快感。「玫瑰的故事」,顧名思義,講述美貌動人的黃玫瑰,雖然追求者不斷,卻經歷情傷而走過滄桑,女主角的分量極重,又需要有亮眼、迷人、從年輕到中年都極令人心動的魅力,除非最風靡影壇的女星,很難勝任,因此搬上大銀幕後由誰來扮演,自然是各方好奇的焦點。
當年的香港,浪漫文藝片並不看好,就算有亦舒名著的號召,也不見得能讓片商充滿信心。最早傳出要拍「玫瑰的故事」,是演而優則製片的徐楓,她的湯臣公司將與其他單位合作拍攝這部影片,相中在影壇紅得發紫的鍾楚紅,鍾楚紅美麗奪目,那時又正年輕卻不失性感、成熟的韻味,確實是許多人心目中完美的「黃玫瑰」。但她自己竟然曾表示,林青霞可能更適合來扮演。林青霞那時事業重心已漸漸移到香港,算是台灣女星西進後發展最成功者之一,明星丰采並未比在台灣拍攝愛情文藝片時黯淡,演技又變得更老練,只是年紀較鍾楚紅稍長,青春的感覺稍缺一些。
正當媒體都在注意鍾楚紅接洽演出「玫瑰的故事」,此時導演定的是香港名影評人舒琪,男主角人選從周潤發、陳百強、張國榮等傳了一輪, 之後出現意外的發展,湯臣並沒有成功談下「玫瑰的故事」版權,由拍完「少女日記」的楊凡洽談成功,接下來主角人選就有異動,一度還差點真的要改成林青霞,剛巧她與秦漢傳舊情復燃,倘若彼此能再攜手,絕對是個噱頭,所以楊凡也不排除林青霞搭檔秦漢。其實林青霞在「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眼中,曾經是她心目中最美麗的女星,數度在文章中表達對林青霞的崇拜、仰慕,且她並非林青霞紅遍台港、東南亞後才被其巨星魅力征服,早在林青霞為了電影處女作「窗外」赴港宣傳,第一次與亦舒見面,她就留下超深刻的印象。
亦舒在文章中描述,自己本來就要到英國念書、行李都還沒整理好,萬般不情願一大早從香港島的家中過海到啟德機場接一位台灣來的新星,雖然早先已在試片室看過「窗外」,覺得林青霞很清秀很孤傲,心中仍是對這被指派的採訪充滿怨氣,只是礙於顏面不得發作。結果一見到林青霞走出機場,一端詳之下,頓時改變心意,感到不虛此行,從此成為忠實的霞迷,只覺得林青霞的漂亮不在五官之間,而是一切皆盡善盡美,即便日後又見到好些絕世美人,仍覺得林青霞最美,慶幸華人娛樂圈好歹有個林青霞。
如此美麗的林青霞,扮演亦舒筆下的黃玫瑰,應該是沒得挑剔了吧?但楊凡多年後撰文寫道,自己問過亦舒,該找誰演黃玫瑰最好,她只告訴他一個名字:張曼玉,而且強調張曼玉不管演技如何,光是造型做好、站在鏡頭下,就能讓觀眾看得目不轉睛。那時的張曼玉,才20出頭,仍有可愛的小虎牙,是個標準的偶像美女,接到的角色難度都不算高,也沒人看出她有成為演技派的潛力,楊凡其實和張曼玉也曾有一段緣分,原來她剛從英國回香港,一面在連卡佛百貨童裝部服務,兼差當模特兒,一次被指派到楊凡的攝影工作室面試,楊凡一講這是要拍泳裝,張曼玉直接拒絕、表示自己不拍泳裝,就頭也不回離開。楊凡愣了一下,對她留下深刻印象,推薦施南生這個女孩,新藝城沒有把握住機會,張曼玉後來參加港姐選美,得到亞軍與最上鏡獎,自然而然簽進TVB與關係企業邵氏。
楊凡被亦舒點名張曼玉,也就找了張曼玉,3人碰面時,亦舒極力說服張曼玉接下黃玫瑰這角色,張曼玉到最後願意點頭,只要求片中的床戲、吻戲,她必須在「非主動」的立場。張曼玉那時表示合約、片酬她自己同意,簽了字就可以,楊凡為了禮貌起見,還是打了通電話給邵氏方逸華,方逸華坦言有很多人找張曼玉,她的片酬談得太低,要求加5萬港幣,差點楊凡就要換角,最後在各方好友的建議下,忍痛接受給張曼玉加價,男主角原本敲定周潤發演玫瑰的哥哥、劉德華演與玫瑰有感情的家明,因為後者沒能談妥,索性兩個角色都由前者擔綱。
「玫瑰的故事」紅遍香港,消息立刻傳到台灣,嘉禾等3家公司在爭搶,最後被台灣的學者影業給買下,安排在暑假黃金檔上映,主打年輕學生和情侶。 接下來又出現新的難題,港片當時在台上映一定是國語配音的版本,有時主題曲也連帶會換成國語版,倘若廣東歌沒有一併灌錄國語的版本,可能就會找新的國語歌來取代。「玫瑰的故事」港版主題曲是由甄妮演唱的「最後的玫瑰」,專門為片子打造,在香港的反應很好。甄妮在三廳愛情片最風靡全台的1970年代就是主題曲天后之一,本來若是「最後的玫瑰」由她重唱成國語版,自然是完美的安排,哪知道電影公司談妥和飛碟唱片合作,為「玫瑰的故事」打造新的國語版插曲,因此換成黃鶯鶯一人獻唱的多首歌取代,她的專輯「賭徒」順理成為「玫瑰的故事」國語版原聲帶,其中「留不住的故事」獲選為主題曲。
在「玫瑰的故事」正式在台上映前,已先透過黃鶯鶯淒美的歌聲、搭配片中浪漫唯美的畫面,抓住了女學生和情侶的注意,上映後票房還不差,電影原聲帶也大熱賣,「留不住的故事」至今仍讓人難忘,但楊凡之後修復了「玫瑰的故事」,還找了謝君豪、蔡少芬重新為男女主角配音,國語版卻極難再尋,「留不住的故事」也只能成為資深台灣觀眾的回憶了。

我覺得我很難寫出什麼像樣的心得來,因為這是一本很特別,我也好喜歡的書。
先說說作者吧,作者亞榮隆.撒可努,是排灣族人。
我很喜歡聽原住民或印地安人的名字,因為我發現這些名字往往有很特別的意義,一
個名字可能像漢人一樣環繞著長輩或族裡給予的期望,也可能有和部落、山川,整個
大自然密不可分的關係,或是出生的地方,雖然我沒有幾位原住民朋友,但看到這些
特別的名字,如果可以的話,我都會很想問問這代表什麼意思。我聽過有的名字意義
是:「快樂的人」、「太陽下的小花朵」、「美麗的稻穗」、「水稻收成時出生的女
孩」、「守護著月亮的星星」、「一點點芋頭放進籃子裡就變得很多」、「在高山養
羊也常常去照顧」,還有「石板屋」等等,而最近即將上映的「賽德克.巴萊」的意
思是「真正的人」,雖然這些意思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一點也不,蘊藏著很多智慧
和與自然的連結在其中,很美也很可愛哪!
而亞榮隆.撒可努的意思是什麼呢?亞榮隆的意思是「雷聲」,撒可努的意思是「動
物的奔騰從未停止,植物的生長從未停歇」。
撒可努除了這個非常具有生命力的名字以外,也有漢化的名字-戴志強。至於為什麼
姓戴?因為這是撒可努的祖父到戶政事務所抽籤抽到的。
提到抽籤抽姓這件事情,不得不再提的是,原住民的名字是特殊的,不僅僅是符號而
已,有某些族群的文化也認為,原住民的名字句有穿越時空的力量,每次用聲音招喚
這些姓名時,就像與阿凡達的生命之樹對話一般,能夠連結神靈與祖靈的力量,呼喚
真正的名字,這個名字的主人才是甦醒的,又或者用更生活化的層面來看,光一個名
字甚至就可以看出他們家做什麼工作,還是這個名字的主人在哪出生的、媽媽在生下
這個孩子的時候看到什麼等等,只是自清朝以後,為了方便「管理」,原住民就連番
被迫「被賜漢名」、「改日本名字」,且政府遷臺之後也要求原住民要在三個月內改
為漢名與漢姓,一直到1995年修改法條,才不再強制要求原住民使用漢名。這麼折騰
了兩百年(尤其是政府遷臺之後的那一波影響最大),原住民的文化不僅面臨很大的
斷層,也漸漸被藏起來了,不管是因為在這社會上的諸多不便而把自己的名字藏起來,
還是因此而開始欠缺自我認同以及和部落的連結而藏起來。
雖然我不是原住民,但我深深覺得這些文化的凋零,實在是令人遺憾,只是就原住民
的想法,似乎也有不同角度的聲音,就不多說了,不過我想,或許即將上映的「賽德
克巴萊」,會激起些火花吧。
再回來這本書吧,畢竟是讀書心得。
這本書的寫法未加修飾,就是很自然的原住民口氣,所以在閱讀的時候好像就站在作
者旁邊聽他生動的說書一樣,尤其內容又是撒可努的生活,寫起來格外真實又動人,
我很喜歡看這種生命經驗,勝過任何一本空口說白話的書籍,其實仔細去感受,就能
清楚分辨什麼是輕飄飄的高調,而什麼是生命歷程淬鍊出的純粹力量,即便是沒有任
何修飾的簡單文字。雖然撒可努自己都說他不覺得他寫得很好,能出書他覺得非常非
常高興,但是這本書可以成為哈佛大學應用中文系的指定教材讀本,又是臺灣國中教
科書的選讀文章之一,也是其來有自,這就是文字的力量啊。
這整本書我都很喜歡,最喜歡的是「小米園的故事」。
這一段描寫的是撒可努的祖父在山上有個小米園,在看守小米園時和撒可努聊天回
憶的內容等等,其中有一段是這麼寫的:
小米園又要開始熱鬧,像辦年貨一樣,成群的小鳥飛來像要飽餐一頓似的。我正要用
力拉動手上的牽引繩,祖父叫住了我:「麥唉,這些鳥都從很遠的地方來吃我的小米,
有的從前山、高雄、臺北和宜蘭、花蓮飛來,他們一大早出門,為的就是想吃我種的
小米,他們等了快一天的時間,都沒有吃東西。撒可努,不要趕他們了,讓他們吃吧,
等吃飽了,才有力氣再飛回很遠的地方,不然等太陽下山,天昏暗了,小鳥就看不見,
找不到回家的路,小鳥的家人就會擔心,為什麼爸爸和哥哥還不回來?」
我記得看到這一段,內心忽然湧上好多感動,撒可努寫得真好,原住民對萬物的愛與
融合,也好有智慧,原本在這個世界上的萬生萬物都是互利共生,但這一代的人類,
卻因為「貪」而選擇了不同的路徑,這真的好嗎?
撒可努在書中也有提到山上的人有小米園種小米,也釀小米酒,也說「小米酒的醉是
乾淨的醉,醉得很勇敢,像獵人一樣敏銳靈活。」,但是公賣局的酒卻變質了,讓族
人酗酒,也不釀小米酒了。
其實除了冬天的燒酒雞以外,我極少喝酒,所以我不知道什麼是乾淨的醉,但看完這
本書的某天,剛好有個機緣,我喝到真正的小米酒,我才知道撒可努說的是真的。
據分享小米酒的朋友說,這是他山上的原住民朋友用自己小小的小米園種出來的小米
所釀出來的,真正的小米酒(跟撒可努說的一樣呢!),那一年只產出三瓶,外面是
買不到的,他好不容易結緣了一瓶,極其珍貴,原本捨不得拿出來一起共享的,但幸
運的是那天大家聊得很開心,大概一時人來瘋說溜嘴也收不回來就只好搬出來了(我
真幸運!),只是斟酒時還是看得出來這位朋友仍保有一絲理智,在小小的杯子裡頭
倒個幾滴就快速收手,手法快到不讓任何一滴有殘留在瓶口的機會。
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但我敢說我忘不了小米酒在口中散開來的滋味,就像口
中就有滿天星星一樣,從喉嚨到我的心,都被星星佔滿了,眼睛也光亮了,頭腦也打
開了,真的是很清醒又很勇敢像獵人一樣的醉,好迷人的能量,雖然就只那麼幾滴也
捨不得一次喝完,但又捨不得放著不喝,可惜喝完之後再怎麼睜大眼睛希望這位朋友
好心點看能不能再來一杯卻也不可求了。
我喝到的小米酒能量,也許跟釀造者本身也有關係,但不管如何,也不知道還有沒有
機會再喝到就是了。
「山豬.飛鼠.撒可努」討論了很多有關原住民的生活,以及族群認同的議題,文字
一點也不艱澀,但卻具有活生生的豐沛感情,我雖然寫了很多,但還是跟開頭所說的
一樣,我覺得要介紹這本書真的有點難,還是希望大家有機會看看這本好書。
附上撒可努給孩子的信(請點連結)。還沒有看過這本書的格友們,也許看了這封信
之後,就可以知道撒可努的想法,是多麼有趣又認真了吧。
';$(".articleExtAd").append(notVIP);setTimeout(function() {$('.top-toolbar').data('top-toolbar').setAD({title: "\u5c71\u8c6c\uff0e\u98db\u9f20\uff0e\u6492\u53ef\u52aa",label_id: 23,label_name: "\u6587\u5b78"});}, 2000);
lachchannel's 新文章
- 拉綺的服務
- 部落格搬家
- 識別能力來自於相信自己,愛自己
- 深陷恐懼的人,需要的是什麼?
- 神的化身
- [TED] Neil Harbisson 我聽見聲音
- [TED] Frank Warren 五十萬秘密
- [TED] Bacci 紐約修圖師的故事
- 在捷運站出口,用一百元買兩人份感動。
- 大天使神諭占蔔卡初階工作坊(10/1新增臺北班時間)
- 天使的課前祝福
- 通靈如何安全?
- 選擇安非他命?
- 控制的遊戲
- 人與地縛靈
- SRT心得回饋分享16.-隱藏的祝福與相遇
- SRT心得回饋分享15.-開始了,幸福的人生
- SRT心得回饋分享14.-解脫
- 長春花
- Facebook記錄-四月
- Dath, as natural as birth, sometimes is a hard process
lachchannel's 新回應
- 沒有新回應!
















留言列表

